寶林案哪種毒奪命? 醫點出「這兩種」有可能

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現在風波愈演愈烈,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有專家分析,台灣常見的「仙人掌桿菌」孳生造成食物中毒,曾引發肝衰竭猝死的案例,也就是所謂的「炒飯症候群」;也有醫師懷疑,這次致命元凶可能是「米酵菌酸」,只要1毫克就能致人於死;另外,也不能排除是有人下毒,或者用到有毒食材。

食物中毒死亡「不可思議」 被下毒?誤用毒食材?

來到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裡的狹小廚房仔細採檢,因為一群疑似食物中毒的民眾,除了最早有人吃了寶林的炒粿條、香蘭葉飲料外,也有人曾因為吃到滑蛋河粉,出現嘔吐倦怠。衛生局人員也把關鍵食材「粿條」,連同配菜鴻喜菇、高麗菜查扣帶回,追查 毒素來源。

食藥署到寶林茶室採檢,也把食材查扣帶回。圖/台視新聞

由於民眾從用餐到發病只有短短幾個小時,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推測,可以讓健康年輕人往生,吃下去的毒素不是非常大量、就是劇毒,更直言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

有醫師點出,比較有可能是食物被人下毒,或誤用到有毒食材。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由於病患死亡速度還滿快的,因此不免讓人想是單純的食物放過期?還是食物裡被下毒?或者根本是有毒的食品來源?

超強毒素「米酵菌酸」禍首? 專家:1毫克就要命

也有醫師懷疑,是感染到不常見的細菌,像是超強毒素「米酵菌酸」,主要是來自保存不當的發酵米、米類製品,還有長時間在不良環境浸泡的黑木耳也可能產生,只要1毫克就能致人於死,致死率在40至100%之間,中國過去也發生過多起死亡案件。

「米酵菌酸」主要是來自保存不當的發酵米、米類製品。圖/台視新聞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多重器官衰竭往往會發生得很快,當吃下汙染的食物後,可能一天內就會發生。此外,也提到並沒有針對米酵菌酸很好的解毒劑。

醫師表示,可以在米與椰子等發酵製品的製程當中,加入檸檬汁或醋等酸性物質,抑制毒素滋生。

「仙人掌桿菌」禍首? 被稱炒飯症候群曾有致死個案

食品專家點出,素食也不一定安全,過去國外也有案例,吃了放一週才加熱的炒飯、炒麵出現嚴重反應,甚至死亡,也稱作「炒飯症候群」。

過去寶林茶室董事長黎仿軒曾說,是秉持正念經營,如今捲入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令人震驚,到底毒素從哪來?就等衛生單位釐清。

寶林茶室董事長黎仿軒。圖/台視新聞

台北/魏于恬、陳建國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