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肉更健康! 你知道每種肉的低脂部位在哪裡嗎?

由於蛋白質是身體建構肌肉、內臟等組織最基本的原料,因此,想要增加肌肉量,應在飲食上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尤其是來自於魚肉品等動物性蛋白質的補充十分重要。

一個人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其中一半應源自植物性蛋白質,另一半動物性蛋白質則宜依魚、肉、蛋的順序,盡量均衡的攝取,而且從健康的角度,肉類來源的蛋白質,宜選擇食用「低脂」肉類。

《低脂肉》魚類、雞胸肉、豬大里肌、牛腱

魚、肉類每份平均含有7公克蛋白質,若是脂肪含量在3公克以下,熱量在55大卡左右範圍者,屬於「低脂肉」,例如一般魚類、草蝦、雞里肌、雞胸肉、豬前腿瘦肉、豬後腿瘦肉、牛腱等;另有低脂肉的加工製品,如蝦米、蝦皮、小魚干、魚脯、魚丸(未包肉)、牛肉干、豬肉干、火腿等。

《中脂肉》鱈魚、鮭魚、雞翅、雞爪、豬腳

若是每份7公克蛋白質、脂肪含量在5公克左右,熱量在75大卡左右範圍者,歸類為「中脂肉」,像是虱目魚、鱈魚、鮭魚、雞翅、雞爪、雞蛋、鴨賞、豬腳、豬舌等;其中,鱈魚、鮭魚雖然屬於中脂類,但含有豐富的EPA與DH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心血管健康,仍可適量食用。

《高脂肉》雞心、牛肉條、牛腩、豬蹄膀、梅花肉

若是每份7公克蛋白質、脂肪含量達到10公克,熱量在120大卡,則為「高脂肉」,例如雞心、豬肉酥、牛肉條等;有些甚至每份的脂肪量超過10公克,熱量逾135大卡以上,像豬蹄膀、梅花肉、豬大腸、牛腩等,則宜盡量避免。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小心吃進假油花!原肉塊、重組肉、注脂肉怎麼分? 1招簡易辨別
蹄膀不是最肥!1圖看「豬肉部位脂肪含量」 老饕最愛1部位也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