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6名兒童受虐!為何成年人會有虐童行為? 醫揭「虐童4心態」
平均每天36名兒童受虐!台灣長庚之前的研究:「兒虐發生頻率與疫情相關!」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的兒虐率,將上升萬分之七:「如果推估台灣兒少人口有360萬人來計算的話,疫情的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就會多增加2,500位受虐兒童。」
為什麼這些成年人,容易有虐童行為?
國外研究也早已顯示兒虐率與失業率的密切關聯。根據國外研究,美國在金融海嘯時期,美國兒虐案件激增,失業率與兒虐率的起伏曲線呈一致吻合狀態。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虐童案件背後的成年人心理分析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專家們提出了幾個可能的因素:
1、發洩壓力
教師或看護人,因工作和生活壓力(例如失業、家庭不和階)過大,可能會將自己的壓力,發洩到幼兒身上。
2、情緒勒索
有些成年人可能因為無法有效處理和管控自己的情緒慾望,而對周圍進行情緒,失控的勒索,這些包括虐待兒童,造成了重大危害。
3、扭曲成就
一些虐童成年人,可能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較低,面對弱小的兒童時,就會感到自己強大,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
4、滿足變態
由於經濟貧困、生活變更、社會壓力等原因,一些人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或性變態等心理問題,而虐待兒童,可能是他們試圖滿足這些變態心理的方式。
預防虐童 6方面需共同努力
黃軒強調,虐童案的處理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預防虐童案件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層面,不會只有一個方面或方向弄好,預防虐童案件就變少。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權益,讓他們在一個安全和愛的環境中成長。這些措施,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承諾,以建立一個無虐待、有愛的環境,保護兒童的安全和福祉。保護兒童的安全和福祉,不會單由一個組織或成員可以完成,我們需要:「大家共同保護,我們的兒童」!並分享一些有效的預防策略:
1、提升公眾意識
透過教育和媒體宣傳,提高社會對虐童問題的認識,改變有害的性別和社會規範。
2、專業人員培訓
為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提供識別虐兒個案和處理虐兒個案的培訓。
3、學校資源支援
確保學校有足夠的資源和訓練有素的社工,以識別和介入虐兒個案。
4、家庭支援計劃
提供家庭訪問服務,幫助家長建立正面的育兒技巧和應對策略。
5、法律與政策
制定和執行保護兒童的法律,包括禁止暴力懲罰和強制舉報虐兒個案的機制。
6、社區網絡支持
建立強大的社區支援網絡,為家庭和兒童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最容易犯這1種錯! 心理師教「3招」訓練高EQ表達並解決情緒
·兒科醫甩小孩巴掌稱糾正習慣!打罵教育真的有用嗎? 1文看對孩子的影響...恐留下一輩子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