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別忽略女性憂鬱問題 懷孕、更年期、婆媳關係都是原因

今天3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在世界各國許多女性會上街遊行,歡慶與紀念女力,同時也別忘了在社會上扮演多重角色的女性的憂鬱問題。

女性憂鬱風險是男性2

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根據美國流行病學統計發現,每5個女性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有一次的憂鬱症發作,女性終身盛行率約在1025%,男性則比較低,大約是512%,女性為男性的2倍左右,男女會有這樣的區別,可能與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有關。

另外,女性比起男性,相對比較重感情、情緒導向;至於環境因素方面,女性要扮演的角色很多,一輩子會經過如懷孕、生產和更年期等階段,人生中也有如華人社會中婆媳、姑嫂等問題等,這些都容易讓女性較易產生情緒障礙。

9症狀有5個即確診

楊聰財進一步說明,憂鬱症就像是心靈的重感冒,是一種情緒障礙,常見有9個症狀,分為4個面向,最經典的包括心情低落、沮喪,做任何事提不起精神;生理部分則有入睡困難、容易醒來或整夜作夢等睡眠障礙,還有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或暴飲暴食、體重增加;精神方面則無精打采、疲倦、恍神或呆滯;思考方面則覺得活著沒有價值感、負面情緒、罪惡感,或是總覺得對不起同學、同事或家人,嚴重的還會有輕生念頭,甚至因無助、無望而萌生自殺企圖,因而導致自殺悲劇。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臨床9大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體重下降或上升、嗜睡或失眠、精神運動遲滯、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以及經常想到死亡。如同時出現上述症狀5項以上,時間持續2周以上,即可診斷為憂鬱症。

憂鬱之外,有些人還會夾雜著焦慮情緒,連帶影響人際關係,比如說退縮、恐懼與人社交、接觸,導致無法上學、上班或做家事,甚至很容易動不動就哭泣,種種負面情緒可能對生活造成影響,進而降低日常功能和生活品質,並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治療方式多元化,完整療程是關鍵

由於憂鬱症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因素,並牽涉到腦中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所以,可透過相關藥物來治療,幫助平衡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減輕憂鬱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要有完整6個月的療程。

此外,憂鬱症的可能性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負面、災難性思考,或要求完美的A型人格,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認知是否有個性影響命運和健康,生理、心理互相影響,並做適當的行為調整,才能減輕憂鬱症狀。環境部分像是發生重大天災人禍、意外事件或家庭衝突,親屬的傾聽、陪伴和支持就顯得特別重要,可達到治癒或改善症狀的目的。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靈重感冒,樂觀的人不會得憂鬱症?AI人工智慧能幫助確診,如同大腦的測謊器

憂鬱症是心靈重感冒,除了長者之外,這1族群也是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