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壓力「食」在大!外食費較去年上漲4.21%
主計總處今(6)天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9%,漲幅較上個月趨緩,回到3%以下,但通膨壓力持續,七大類中食物類漲幅最高,其中外食費較去年漲了4.21%,藥品及保健食品也漲3.93%;至於11月查價價格,番茄及香蕉比去年同期大漲近60%,另外,民眾出遊旅館住宿支出和國外旅遊團費同樣漲聲不斷。
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揭曉 年增率微跌仍處高點
不論是上市場買菜,還是吃便當、叫外送,每天必備的飲食開銷,民眾有感花的錢變得更多!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然比10月微跌0.28%,但年增率2.9%依舊位處高點。
對於漲價,有民眾指出,早餐花費從55元變70元,有人表示,外送費從疫情爆發時就上漲,現在不會想叫外送,也有民眾提到,味全龍總冠軍賽門票1張600元,以前在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外野座位1張只要50元。
通膨影響!醫療保健、娛樂服務、房租「漲」聲響
七大類中,跟去年同期相比,變動影響較大的包含食物類,年增5.63%,其中外食費就漲4.21%,藥品及保健食品也漲3.93%,帶動醫療保健類上揚;娛樂服務費和房租同樣漲聲響起。
食物類查價價格漲最多 番茄、香蕉大漲近60%
觀察11月查價價格,食物類漲最多,番茄、香蕉比去年同期大漲近60%,玉米漲42%,豬肉漲將近10%。另外,民眾出遊的花費,旅館住宿漲超過10%,國外旅遊團費也有4.21%的漲幅。實際詢問民眾,到底什麼東西沒漲過?有人說麥香奶茶,也有人回答白飯,還有人直言「薪水」。
行政院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今年CPI漲幅大概是2.5%,明年CPI漲幅會逐漸縮小,全年平均預期會回到2%以內。
11月CPI告別3字頭,扣除蔬果和能源後的核心CPI,也創下21個月以來新低,但通膨壓力持續,物價要再回到低點,恐怕不容易。
台北/李素瑜、陳建國 責任編輯/林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