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22年!台灣腦庫正式揭牌 有助研發神經疾病新藥

小腦萎縮症的致病原因至今成謎,為了幫助科學家尋找致病機轉、研發藥物,22年前倡議成立的「台灣腦庫」今(5)日在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未來腦庫將接受三類民眾捐贈腦組織,只要簽署同意捐腦者,一旦不幸離世,24小時內就會立即把遺體送到腦庫。

接受「3類人」捐贈腦組織 盼找致病機轉研發藥物

等了22年,台灣腦庫終於正式揭牌。台灣腦庫預計接受三類民眾捐贈大腦,包括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部疾病患者及健康民眾,可以當作對照組,在簽署同意書後,未來若不幸離世就會立即將遺體送至腦庫捐出腦組織。

台灣腦庫預計接受三類民眾捐贈大腦。圖/台視新聞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謝松蒼說明,成立台灣腦庫最重要的目的是研發治療神經疾病的藥物,而「類澱粉神經病變」的基因型只有台灣人才有,當其他國家要做這個研究,反而要來台灣找,強調建立自己的腦庫其實非常重要。

過去研究用「二手腦」 基因差異恐讓研究不到位

光是小腦萎縮症的基因型就有多達四十多種,其中有超過三成至今都找不出致病原因,還有高齡社會常見的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也都需要用到腦組織進行研究,很難用動物實驗取代。

但過去台灣進口研究的腦組織主要都是被用過的二手腦組織,另外還有東西方基因的差異,可能會讓研究不夠到位。而台灣腦庫設立之所以如此困難,最主要就是卡在法規。

過去台灣進口研究的腦組織主要都是被用過的二手腦組織。圖/台視新聞

醫師謝松蒼指出,《解剖屍體條例》是當人往生了以後,檢察官在六小時內認為沒有他殺等嫌疑才可以解剖,因此在這麼長的時間,包括基因的物質、蛋白質都會被破壞,強調這是時效性的問題。

透過腦庫成立,希望能發現疾病的致病機轉尋找藥方以造福社會。

台北/魏于恬、馮浩宇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