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婦女產後大出血差點丟性命! 「11種人」是高危險群

晚婚、高齡、很難受孕的小美,在採用試管嬰兒方式後終於順利懷孕,然而,懷孕5個月時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前置胎盤後轉診到大醫院。約自孕期8個月起,她只要走動多,就會有子宮緊繃感,甚至陰道出血,醫師雖建議少走動多休養,但她因放不下工作,選擇服用安胎藥暫緩宮縮。

直到35週的某一天,她睡到半夜突然覺得下半身濕濕的,一看發現整條褲子都沾滿血,急忙到醫院急診,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前置胎盤合併大量出血,得緊急剖腹產,寶寶平安出生,但醫師隨即發現小美的子宮收縮不良,且胎盤附著處及傷口出血不止,經過醫療團隊緊急搶救得宜,母子均安。

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第1位

依據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統計105-110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其中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的第1位。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指出,產後大出血多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的「立即性產後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包括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高危險族群,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危及生命,醫護人員需特別謹慎留意,必要時事先做好預防及準備。

辨識產後大出血危險因子很重要

為提升孕產兒安全(Safe maternal and newborn care),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積極針對妊娠、分娩和產後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辨識、預防以及因應措施,同時強調孕產婦及其家屬參與的重要性。

配合衛福部112年病人安全週主題「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及「孕產共守,預防產後大出血」,國泰綜合醫院於9月16日至29日舉辦病安週系列活動,並於9月27日辦理孕產安全系列講座,由婦產科醫師分享不同孕期懷孕注意事項,教導民眾辨識產後大出血危險因子的重要性。

另外,也設置了活動響應專區、遊戲互動攤位,寓教於樂,盼透過系列活動宣導,強化民眾及醫療同仁對孕產兒安全及產後大出血風險的重視,建構優良病安文化,共同提升病安環境。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5個新手爸媽都會犯的錯! 孩子發燒處理指南一篇搞懂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