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開口說話! 專家教「5招引導」讓口語表達爆發

大雄已經三歲了,還不會講話、眼神也不看人;靜香滿五歲了,但走路常常跌倒、跳的姿勢也很奇怪;哆啦A夢的筆總是握不好,寫出來的字歪七扭八,甚至沒寫幾個字就抱怨手痠。復健科醫師分享,家長們碰到孩子出現上述化名問題時,往往難以辨別孩子是屬於「大雞慢啼」,還是應該立即調整,避免輸在起跑點。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評估孩子成長狀況

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林芳嫻說明,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間可能碰到各種狀況,除了最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之外,粗大動作/協調性、精細動作/感覺統合、生活自理、社會情緒/人際互動/認知等問題也相當常見。此時,需要一把客觀的量尺,來評估孩子的狀況,這便是「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功能所在。

早期療育非單向醫病關係 4招創造溝通動機

林芳嫻強調,現在的早期療育於國際間的風潮,已非傳統單向的醫病關係,而是逐漸「以家庭為中心」、「以作息為本位」,也就是說治療不再侷限於醫療院所,而是希望逐步落實於家庭中,協助家長面對並引導孩子。

以最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為例,語言治療師楊心驊分享4招創造「溝通動機」的方法,家長可於日常藉此訓練兒童口語表達:

1、吊胃口:在孩子面前玩其喜歡玩的玩具、或吃其喜歡吃的食物,並提供「我要」的手勢或口語示範讓孩子模仿,進而學會自己表達需求。

2、假裝忘記:不主動提供孩子常規使用物品,讓其提出需求反應。例如用餐時假裝忘記給予孩子常用的餐具,引導孩子主動說出餐具名稱。

3、請求幫忙:將孩子需求的物品,放在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地方,或者規劃現有能力無法完成的任務,誘發其學習表達「請幫忙」的溝通技能。

4、慢慢給:對於孩子喜愛或需求的物品,不要一次性地給予。例如在孩子逐步完成積木、拼圖時,不主動給予下一塊零件,讓孩子主動表達出「還要」。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小孩「含飯不吞」恐是「1功能發展有問題」 ! 大量流口水、愛用奶瓶進食注意了
·孩子口齒不清、講話「臭乳呆」 要上正音班or語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