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要小費! 「感謝變義務」美國民眾無奈

給小費也能透過電子支付,不過店員就在面前,讓消費者感覺壓力很大。圖/翻攝自Unsplash

「給小費」是美國消費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數位科技進步,電子支付也取代了傳統的小費罐,美國有愈來愈多商店,結帳小螢幕都會詢問消費者要不要支付小費,但是店員就站在面前,讓許多人認為,小小螢幕卻給人極大的壓力。

通常15%起!店員盯著給多少 消費者壓力大

面對眼前的「小費螢幕」,讓許多美國人感到很有壓力,雖說給小費是美國消費文化的一部分,用來感謝業者提供優質服務,至少會給消費金額的15%到20%,不過美國民眾近來覺得,好像走到哪,都會遇上小費螢幕,看似可以自由選擇比例或金額,但店員就在面前盯著,無形中給消費者極大壓力,似乎不給不行,給太少也不行。

有人就說,「小費螢幕給人壓力很大,雖然有選項可以選擇百分之幾,但連點餐、外送平台都有,感覺全都要小費」。

低底薪服務業樂見小費 能提高收入

現在不只餐廳要求給小費,連沒有桌邊服務也沒有料理服務的肉舖,結帳時也會問客人要支付小費嗎,對此業者說,員工提供了銷售服務,因此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打賞。

另外,美國某些州,餐廳員工最低工資只有2.13美元,約只有台幣68元,小費才是生活收入來源,因此透過小費螢幕等方法增加收入,成了美國時下現象。

國際中心/許齡文 編譯 責任編輯/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