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高溫!醫授「中暑3大解方」降溫、散熱 按壓頭部3位置也能舒緩不適

中暑症狀特別是在室外無防曬時更容易發生。中醫師周宗翰將於本文提供民眾中暑的解方,以及可按壓的穴道與解暑茶飲。

有中暑症狀務必留意 3大必知中暑解方1次看

1.有效散熱及降溫:中暑急性期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先避免持續暴露於室外太陽及高溫環境中,保持通風及呼吸順暢,適度用涼毛巾對頭、頸、面部敷貼做降溫,等待狀態較穩定後,可尋求中醫師刮痧及開立可清暑熱、益氣生津的中藥等,以進一步疏散體內代謝不佳的餘熱。

2.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存津液:由於體溫過高時,身體會利用排汗將毛孔打開,作為散熱機制,因此在中暑的狀況下,身體需要補充過度流失的水分跟電解質,此時適當補回水分除了可以進一步穩定體溫外,也可避免血液濃稠度過高,進而造成心跳及血液循環加快,心肺負荷上升,血壓隨之起伏,血脂血糖穩定度下降,血管壁發炎反應加重,甚至因熱代謝不良,造成神經興奮性上升,讓患有三高疾病及心臟疾病患者身體狀態起伏過大。

3.理氣醒腦安神:透過上述2方法,穩定了基本生理機制運作後,中醫也強調氣血平衡及氣機通暢,可藉由刮痧、穴位刺激針法補瀉、中藥藥性引導臟腑氣血平衡及灸療等,有效恢復中暑後頭暈、昏脹、視物模糊、注意力下降、腸胃不適等症狀。

按壓頭部3穴位 改善中暑不適症狀

1.印堂穴:屬於經外奇穴,位於額部2眉頭中間,主治頭痛、眩暈、耳目混濁不清、失眠、高血壓等,中暑時甚至在此穴會容易掐捏出紅腫狀的熱邪表現,反覆揉壓疏散積聚局部的熱,可以有效緩解頭部症狀。

2.百會穴:屬督脈,位於頭頂正中央,從2耳到頭頂畫1條線,再從2眉中央往頭頂畫1條線,2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具有助眠、安神、緩解疲勞、調整自律神經平衡及改善氣血循環等功效。

3.太陽穴:屬於經外奇穴,位於前額2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可治療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腦部循環不良等症狀。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頭頂有大量的血管、神經通過,中暑後循環按摩此3穴,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預防頭暈、促進新陳代謝,尤其因為天氣炎熱,耗損過多津液中暑導致頭目神昏時,先靜下來按壓此3穴5至10分鐘,調整呼吸配服適量溫水後,在進一步尋求中醫師治療體內代謝不良的熱症及氣血失衡等問題。

解暑仍需顧腸胃 中醫師公開2大「解暑」飲食妙招

1.飲用大暑解暑茶飲:在泡大暑解暑茶飲前,須先準備的材料包括薄荷4克、荊芥4克、陳皮2克、麥芽3克、荷葉2克、菊花3克、甘草1片、梅子1顆與蜂蜜1湯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

2.冷飲適當即可:大暑時節,除了基本降溫法及補充水分電解質外,民間常見的清熱型飲品如青草茶、仙草、椰子水、西瓜汁、夏季水果冷飲等,都能幫助清除體內代謝不良的火氣,中醫師提醒,清熱飲品及水果適量補充即可,連續飲用可能傷及腸胃循環系統,造成腹痛、腹瀉及體內濕氣代謝能力下降,甚至進一步影響到下腹腔及生殖系統循環,女性容易產生婦科疾患、經痛、白帶、月經不調等。

若有腸胃症狀,適量時機可以使用「生薑」來做緩解,生薑溫胃功能除了恢復消化機能循環外,還可以適時打開因溫度急遽改變而被強迫閉合的毛孔,適量微微發汗,透過發汗散除表淺層體熱,若有深層熱無法及時代謝完整,建議進一步諮詢中醫師診斷做體質調理及治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中暑刮痧顏色越深效果越好嗎? 專家警告「出現3症狀」快住手
·熱爆!醫揭「熱衰竭與中暑哪裡不一樣」 刮痧解暑這1部位千萬別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