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化!美進口陸貨占比將跌破5成 10年首見
去中國化的策略逐漸在全球發酵!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從亞洲國家進口的產品當中,中國的比例將會在今年年底降到五成以下,這是10多年來首見的狀況。整體來看,台灣、印度和越南的比例慢慢提高,有專家分析,除了分散產地風險之外,許多政策因素更是外資設廠的重要考量。
取代世界工廠中國 越南對美出口「10年翻3倍」
勞力密集的生產線過去是中國作為全球製造工廠的最大優勢,便宜的人力造就便宜的商品,還有低廉的製造成本,但是如今去中國化明顯發酵,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向日本、韓國除外的亞洲國家進口的商品,中國占比將在今年跌到五成以下,是十年多來首見。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當然是因為中國人口紅利不再,因為中國也面臨這個,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此外就是說中國有些宏觀的政策,讓這些外資覺得很不確定。」
不過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政策朝令夕改,都讓美商再也不想忍受中國,只好轉向其他成本更低的國家,光是越南進口到美國的商品,過去十年就翻了三倍,還有台灣、印度、馬來西亞,也開始成為美國的重要夥伴。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我想這部分應該是,配合美國的一個主導,在半導體還有晶片的去中化的措施,但是其實日本在半導體的強項,應該不是在晶片的部分,而是在化學品跟設備方面。」
日本限23種晶片設備、材料出口中國 7月生效
另一方面,日本針對中國的23種晶片相關設備和材料,祭出新的出口限制並將在7月份生效,雖然日本在晶片的技術有限,不至於對雙方造成劇烈的影響,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去中國化的方向越來越明確。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曾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