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貧富差距百年無解? 《憤怒的葡萄》反映資本主義困境

本集Podcast,主持人林益如與聽眾分享《憤怒的葡萄》這本美國經典文學小說。圖/台視新聞

《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原文是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於1939年出版的小說,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譯本則是2013年由春天出版社出版,陳宗琛譯。《憤怒的葡萄》一書,不只闡述了美國在1930年代的困境,對照至今日世界仍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先是2020年傳染病大流行,接著經歷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再來則是全球遭極端氣候肆虐,將近百年前的小說,內容竟可如此貼近我們當代社會的困境,不禁要讚嘆好的文學作品,對於時代的預言是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

該小說以大蕭條時期的加州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以裘德家族為代表的中西部貧困農民家庭,在經濟、天災等多重壓力下,被迫逃離家園,進行了一場充滿艱辛、痛苦的旅程,最終到達了加州。但他們發現,加州也不是他們想像中的天堂,反而遭到了極大的歧視和剝削。

小說描繪了貧困人民的生存狀況和心理變化,反映了美國社會當時存在的種族、階級和經濟問題,呼籲社會關注貧困人民的生存和尊嚴。其生動的描寫和深刻的思想內容,使得該小說成為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一,也為史坦貝克贏得了1940年的普立茲小說獎。

《憤怒的葡萄》對美國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讓人們對資本主義有了深切的反省,再加上羅斯福總統上臺後推行的一連串新政,以大政府姿態創造工作機會,讓美國人民得以重新投入勞動市場,不至於再流落街頭。史坦貝克對基層民眾深層的關懷,今日看來依然像是暮鼓晨鐘,深深敲著這個社會沉睡而麻木的價值觀。

▶《益起看世界Podcast》:每週四更新
▶《益起看世界Podcast》線上收聽: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

責任編輯/謝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