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實行週休三日 增加效率因人而異

歐美多國嘗試實行周休三日制度,效果仍有待商榷。圖/畫面攝自CNBC

後疫情時代,職場躺平文化跟安靜離職潮竄起,員工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也讓週休三日的話題再度浮上檯面。每週工時從40小時降到32小時,工作4天卻能保留5天薪水,非營利組織「全球每週4天」,在今年初完成為期半年的實驗。美國、愛爾蘭跟澳洲,一共有33家企業參與,發現這半年間整體企業營收,反倒增加8.14%。

週休三日營收增8.14% 部分公司不認同

不只辦公室員工,就連在醫療、餐飲跟零售產業中,也可看到週休三日帶來的正面效果,不過當然也有公司不認同。由於目前仍需配合客戶與廠商,一週工作5天的需求,因此投入實驗的公司,讓員工自選每週要多休哪一天,結果發現工作量分配,還有不同部門間的協調,是最大困難點。4天內要完成5天的工作,還必須配合各部門同事的休假時間,往往導致作業延宕,增加煩惱跟壓力。不過週休三日是好是壞,似乎見仁見智。在美國邁阿密就有更極端的例子,一間連鎖速食店店長,讓員工一週只工作三天,最終收到令他滿意的成效。

一週需要幾個工作日 各國實施辦法彈性

一週要工作幾天,對勞資雙方最有利,顯然沒有正確答案,那麼政府需要統一遊戲規則嗎。像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2022年起實施工時新制,每週只需工作4天半,從週五下午開始放假,成為全球首例,不過新制適用於政府機關跟學校,民間企業則自行選擇。日本政府也在2021年,將「選擇性」週休三日納入經濟政策基本方針,與各界加強討論。

事實上過去從一週工作6天,縮短為5天,就是透過政府統一制定。當年由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率先展開週休二日實驗,後來美國國會才在1938年,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讓週休二日成為常態。疫情過後更凸顯工作跟生活平衡是大勢所趨,工時跟工作效率也得重新定義,各國政府則該思考,要在轉型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責任編輯/謝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