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法寶「三九貼」 不用吃藥即可溫肺化痰排寒氣
天氣寒冷,體感溫度明顯下降,中醫師賴睿昕表示,這時養生的重點就是:避免風寒邪氣的侵入,且需多保暖!
「不傷陽氣」:順應「冬藏」的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很多人習慣早晨出去運動,但在這個時節,建議日出後再外出行動,甚至可以適當的曬太陽,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患者來說,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記得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並且注意足部保暖。
「不損陰津」:天氣越來越冷,民眾常常會忘了喝水,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攝取水分不夠,更易造成血液太濃稠,如果加上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賴睿昕醫師提醒,平時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後,都要喝幾口溫水。大雪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以微微出汗最好。
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冬季應儘量避免在清晨和晚上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賴睿昕醫師指出,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瘀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機率。且「風寒外邪侵襲,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故寒冷的天氣常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的不適,此類患者建議在冬至來臨後,貼敷「三九貼」預防疾病復發。
「三九貼」改善過敏怕冷體質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一年當中有兩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天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
這個時間裡由於天氣的變化,人體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關節痛等虛寒性疾病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所以此時運用三九貼增強人體陽氣、提升抗寒能力,能起到治療與保健的作用,與三伏貼配合,效果更加明顯。
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賴睿昕醫師表示,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及提振身體陽氣。以肉桂、乾薑、艾葉、麻黃、白芥子等10種材料做成中藥,在背部特定穴位敷貼,皮膚吸收後,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可驅散寒邪,預防過敏性疾病。
穴位貼的位置在於大椎、定喘、大杼、風門、肺俞、膏肓、心俞、膈俞、脾俞、厥陰俞、腎俞等穴位,三次敷貼當中以上穴位輪流使用,每次約敷貼3至7個穴位。
將數種中藥材研成粉末,調入薑汁做成藥餅小顆粒,敷貼於上述背部的穴位上,透過皮膚的吸收,對穴位產生化學性、熱性刺激,促進血脈運行、疏通肺絡,達到清宣肺氣、止咳平喘、治療皮膚搔癢的作用。藉由經絡傳到臟腑,達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三九貼注意事項
穴位敷貼後,皮膚可能會有局部發紅、發癢或些微的灼熱感,均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劇烈的癢痛熱感,請馬上移除。少部分人因皮膚較為敏感或貼敷時間過長,局部可能起小水泡,請勿將水泡戳破,可適當消毒後讓水泡自行吸收;如出現較大的水泡,可回診請醫師協助處理。若皮膚出現色素沉著,也不需太過擔憂,一段時間後會慢慢消退。
穴位貼敷時間成人一般為3至4小時,兒童為1至2小時,但具體時間應也因人而異,賴睿昕醫師提醒,如果皮膚較敏感,貼敷時刺激反應強者可貼1至2小時,或是更短時間。
貼敷前後應節制飲食,忌食辛辣、生冷、油炸、發物等刺激性及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也應戒菸、酒。飲食應以清淡為宜。
貼敷後要避免接觸冷水,做好保暖,以免影響藥效的發揮,也避免因毛孔打開,風寒之邪容易侵入人體,引起感冒。貼敷完建議隔2小時再用熱水沐浴。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大雪」後將愈來愈冷! 中醫授「1原則」改善過敏、怕冷
.石墨烯保暖、促血液循環!專家揭「發熱原理」 少做1事保溫效果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