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警報!! 要小心這7種疾病上身
天氣冷了,低溫的狀況下,病毒更加活躍了,溫差變化過大,很多疾病也特別容易發作。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輔大醫院智慧科學體重管理中心主任暨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許書華指出,台灣冬季低溫、溫差大又潮濕,有7種疾病特別容易發生。
1.腦中風
冬天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容易發生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的問題。許書華表示,時序進入冬季,氣溫變化大,經常會誘發血管收縮,合併血壓高低起伏,當血壓不穩定時,很可能讓硬化的血管斑塊剝落,而形成急性血栓,進而增加腦中風的機率。
許書華強調,尤其是腦部血管本來就有狹窄,或是曾發生過腦中風者,更容易在天冷時增加腦中風發作的機率,建議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應天天定時測量血壓,並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天冷時更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一大早出門。
2.心肌梗塞
國內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則會上升4%。
許書華表示,天氣冷時,血管內的平滑肌容易收縮,加上清晨睡醒前後,交感神經活性旺盛,造成血壓升高,特別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機會;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更要特別小心,若有突發性胸悶、胸痛、呼吸喘、冒冷汗等情形,應立即就醫檢查,避免錯過90分鐘黃金治療時間。
許書華建議,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應依照醫師指示規律服藥,早上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最好可以被窩裡動一動,先讓身體甦醒,躺1~2分鐘後,讓體溫變化不那麼大,再緩慢地起床,若要外出注意增添保暖的衣物。
3.末梢血液循環障礙
天氣冷會讓人體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佳,再加上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供應到四肢,就容易會產生手腳冰冷的狀況。
許書華說明,末梢是指連接於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微細小血管,女性、三高、老年人特別容易發生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建議氣溫降低時,可戴手套、穿襪子,達到減少體溫的散失,平時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讓身體氣血循環良好,就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問題。
4.氣喘
冬季氣溫溫差大,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若是溫度差異大,達攝氏7度以上,很容易誘發氣喘與過敏發作。
許書華指出,氣喘是一種慢性支氣管發炎,天氣冷時容易誘發氣管收縮,就會造成氣喘發作,建議患者應規律服藥,才能有效控制氣喘,同時注意口鼻、頸部及身體的保暖,並避免接觸香水、殺蟲劑、香菸、油煙、油漆等空氣中的刺激物及環境過敏原。
5.過敏性鼻炎
天氣一變冷,許多人容易頻繁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咳嗽、鼻子癢,甚至眼睛紅腫、發癢。
許書華表示,天氣變冷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也可能是受到病菌感染,而引起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進而產生眼鼻不適的症狀。另外,冬季較為潮濕陰冷的天氣,如果經常緊閉門窗,會導致室內塵蟎濃度上升,更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發作。
許書華建議,患者可以戴口罩、圍圍巾保暖,預防過敏原刺激鼻子或遭受病菌感染,以及時常打掃居家環境,可以避免灰塵積聚,也要記得每2星期用熱水清洗寢具,可以防止塵蟎生長,家中最好盡量避免擺設絨毛玩具及地毯、窗簾。
6.流感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根據統計,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流感的高峰期,尤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去年流感案件極少,今年更要格外小心大爆發。
許書華指出,流感病毒喜歡低溫、潮濕的環境,尤其是長時間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又更容易透過飛沫造成病毒傳播,建議接種流感疫苗預防。
許書華表示,典型的流感症狀為發燒、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一般人很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如果出現發燒症狀,千萬要特別留意,應及早就醫,病使用克流感、瑞樂沙等抗病毒藥物,避免引發繼發性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
7.新冠肺炎
許書華指出,冬季是病毒的活躍期,病毒比較容易傳播,新冠病毒也不例外,未來可能趨向流感化。不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某些國家有可能不分季節,最重要的預防方式就是接種新冠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但新冠病毒變異株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目前國內已建議高風險族群,可追加接種第3劑疫苗,提升保護力。
此外,許書華也提醒,新冠病毒會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應持續確實做好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基本的自身防疫工作仍不可鬆懈了。
延伸閱讀:
。熱敷墊、電熱毯保暖、解痠痛!專家示警「使用極限時間」 還有7種人不適合
。週末寒流襲台體感恐剩2°C!「1穿衣法」恐害你愈穿愈冷 「抗寒9大食物」曝:熱紅茶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