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跟老媽總是雞同鴨講、電視愈開愈大聲 是自然老化還是生病了?
隨著年紀的增加,聽力也會慢慢地退化,剛開始時,偶爾會有點聽不清楚對方的說話內容,電視會愈開愈大聲,到後來情況更嚴重,甚至走在馬路上,連車子的喇叭按鳴聲都聽不到,而有安全上的問題。此時,就要考慮配戴助聽器。
聽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舉凡與人溝通聊天或是基本的生活起居,都要依賴聽覺才能順利完成,所以當發現聽力不比以往時,就要積極尋求醫師的協助,恢復到最佳狀態。
聽力好壞要透過檢查判定
人類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內耳所構成,聲音由外耳收集,振動耳膜後經由中耳的三個聽小骨傳入內耳,由內耳耳蝸的聽覺毛細胞接收聲波刺激後,將聲波轉換成電位訊號,經由聽神經將電位訊號傳入刺激腦部,進而產生聽覺。
聽力的好壞,要透過檢查才能做比較客觀的判定,一般須做「純音聽力檢查」。所謂純音聽力檢查,即是在一個標準隔音室內,由聽力師以單音去測病患不同頻率最小可以聽到的聲音,一般正常標準聽力最小可以聽到25分貝。
聽力缺損有程度上差別
我們常用「聽力不好」去描述一個人的聽力狀況不佳,包括耳聾或是耳背,都說是聽力不好,事實上,其在程度上是有差別的。像是「耳聾」,當聲音大到80~90分貝時仍聽不到,才是耳聾;而「耳背」則是聽力有了障礙。所以聽力不好的說法比較籠統,現在已經有比較中性的說法就是「聽力損失」或是「聽力缺損」。
聽力缺損是有程度上差別的,且各有不同的適用標準,聽力檢查要包括500赫茲、1000赫茲、2000赫茲及4000赫茲等4個頻率;兩耳4個頻率平均在55分貝以下,屬輕度聽力障礙;在55~70分貝,屬中度聽力障礙;在70~90分貝,屬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目前的新制還得加上一些其他的考量,才能判斷是否合乎殘障標準。
延伸閱讀:
。醫示警「耳朵有1情況」恐是失智前兆! 變得愛生氣、發呆、不說話也要小心
。65歲以上長者每3個就1人重聽,長期不處理愛生氣、嗜睡、發呆,引發「1疾病」風險增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