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跑步還是胖? 醫揪「體重迷思」:多數人都誤解

別只看體重、BMI指數,想擁有健康體態,應該追求低脂肪、高肌肉。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強調,瘦不代表健康,不少女生看來纖細,但身體組成分析報告卻顯示肌肉量不足,脂肪量太多,成為「假瘦子」、「隱形肥胖」。

身體組成分析 掌握人體健康

減重似乎成為全民運動,許多民眾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磅秤上,觀察體重,只要少了一兩百公克,就覺得開心,洪育忠指出,一味追求體重減輕,並不一定健康,肌少症、骨質疏鬆,就可能源於體重過輕。

洪育忠說,與其在意體重數字,不如好好了解自己的肌肉和脂肪分布,更能夠掌握健康狀態和疾病風險。從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身體組成分析」是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

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器檢測,就能了解自身脂肪量、肌肉量,如果肌肉量愈多,新陳代謝率較高,愈容易燃燒脂肪,愈不會有多餘的脂肪肥肉。但想增加肌肉量,光做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是不夠的,必須持續重量及肌力訓練。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 健康改變體態

洪育忠表示,有1名20幾歲女孩子體重符合標準,外表偏瘦,但檢測結果顯示,脂肪量偏高,肌肉量不足,為了提高肌肉量,她持續在公園慢跑,但1年後回診,報告數據仍為紅字,原來運動方式不對,「光跑步,是無法長出肌肉。」

除了做對運動,勤加肌肉訓練,還應該維持健康飲食,避免精緻糖類的攝取,同時搭配優質蛋白質、油,並補充維生素,吃足、多動,才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在健康的情況下改變體態。

瘦不代表健康 無須一味追著體重數字

洪育忠建議,想了解身體脂肪分布,除了透過腹部超音波、身體組成分析等儀器檢測,最簡單的方式為量測腰圍。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小於80公分。

許多中老年男性挺著「鮪魚肚」,這就是內臟脂肪過多,屬於「中心型肥胖」,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可能引起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風險。

洪育忠提醒,很多人以瘦為美,但是瘦不代表健康,「請記得,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組成,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這些數字只要跟自己比較,慢慢透過運動和飲食改善,並定期追蹤,無須一味追著體重數字跑。」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練腹肌別做仰臥起坐、跑步不會讓腿變粗! 專家破解「10個常見運動迷思」:你中幾項?
·營養師推爆「減脂12種食物」讓你瘦快點! 茶、咖啡、巧克力全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