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都還沒到就已經開始買了!3原因讓你成為購物狂 就醫治療可解決

前英國財經記者蘇菲・金索拉(Sophie Kinsella)出版《購物狂的異想世界》後,引發一陣有關都會「購物狂」的輿論探討,並改編成電影,她還出版了一系列購物狂著作。購物狂不只發生在《購物狂的異想世界》書中所描繪的五光十色的紐約,在電視、網路密集地區,都有可能存在著購物狂,購物狂購物的地點不限於百貨商場,包括電視購物、虛擬的網路商場等,都是購物狂獵豔的火熱購物狩獵場。

美國心理學學會曾指出,美國有1500萬人已經購物成癮。美國學者研究也發現,有高達一半的購物者返家後,就忘了購物的原因,這樣盲目的消費,也就是沒有目的的消費,超過3成的購物者買貴重物品回家,卻從來沒有使用過。

狂買上癮是病,需要醫療協助

盲目消費、過度消費、購物成癮、購物狂現象已經不限於美國,全球皆然,台灣也不例外。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提醒,當人們出現頻繁購物的現象,其中隱含著心理及社會問題,是需要尋求醫療幫忙的,親友應建議或協助當事人就醫或進行心理諮商。

蘇渝評指出,不論是購物癮,還是購物狂,都是現代文明病,指的是當事人無法自我控制地、不加思索地購買超過生活所需的物品,就連親友也無法制止,尤其是在週年慶等商場折扣期間,有可能變本加厲大肆採購。購物狂、購物癮等詞彙,在醫學上尚未給予明確正式的疾病名稱,但卻也常發生在患有精神官能症或是精神疾患的當事人身上。

購物狂、購物癮有點類似強迫症,也類似一種成癮的疾患,躁鬱症病患在躁期也會出現和購物狂相似的行為。此外,不良的購物行為也容易受社會普遍鼓吹消費的商業行為所影響,若加上社會環境的工作、生活壓力大,難免會有人以大量的購物來發洩情緒。

電視購物養成購物狂3原因

相較於逛街、逛百貨商場、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諸多的購物管道,電視購物是比較讓人擔心的購物模式。

❶不中斷地灌輸買越多越省錢的迷思:讓觀看者在不知不覺中掉入省小錢、卻大量購物的陷阱中,消費者不慎買多了,不是閒置,就是送人。

❷單向溝通推銷,消費者缺乏比較:電視購物貌似一對多的行銷模式,但若局限在一台電視機或是一個空間內如臥房、客廳,就等於是一對一的行銷模式。主持人一次只推銷一個品牌的產品,一次只針對電視機前一位或數名觀眾單向溝通推銷,消費者缺乏比較,當下有疑問也找不到人問。

以最簡單的行銷術語洗腦:透過簡單的行銷術語,去架構出最簡單的購物下單模式,容易造成消費者的不理性購物行為。

【延伸閱讀】
出門又回家檢查瓦斯開關,頻檢查、狂洗手,是什麼症頭?精神科醫師來告訴你,透過客製化來治療
鬼月嚇爆!他「常對空氣說話」家人以為卡到陰 醫揭「背後真相」:收驚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