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愈變愈大顆? 氣象局破解「路徑潛勢圖」迷思

氣象局破解「路徑潛勢圖」迷思。圖/氣象局提供

當有颱風生成時,氣象局會發布預測颱風路徑的潛勢圖,不過時間愈遠,就會看到匡列範圍愈來愈大,民眾因此產生「颱風一直變大顆」的迷思。氣象局今(15)日特地說明,要來破解錯誤觀念。

氣象局表示,颱風路徑潛勢裡的紅圈,指的是「預估走向」,即代表未來颱風可能(70%)「走過」的區域,並非颱風圈大小。

氣象局說明,如果有明確的氣流導引颱風,紅圈就會很小,反之亦然。對氣象局而言,颱風路徑的變化性很大,動輒數十公里的漂移,即可能有「登陸」、「擦邊」,甚至「單純水氣增多」之別。

「南瑪都」路徑潛勢預報圖。圖/翻攝自氣象局

針對「防災準備」而言,氣象局提醒,只要紅圈碰到台灣,就要開始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但也強調,不是一看到紅圈碰觸就馬上蓋棺定論颱風的路徑,而是注意預報的調整,當紅圈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而在颱風來之前,氣象局呼籲民眾要檢視防洪、防塌設備及避難計劃,且定時觀看地方政府消息。最後,氣象局強調,「寧可多準備、切勿存僥倖」,建議先備妥全家的防災計畫,再思考罵氣象局和新聞台。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