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菸槍耳朵下長痘痘「變大又疼痛」!不處理恐傷顏面神經
文/王文弘(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劉先生是個老菸槍,大約2年前發現臉頰靠近耳朵下方,出現像痘痘大小凸起物,因為不痛不癢便沒有多留意。但不料最近開始變大,甚至出現疼痛,經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腮腺腫瘤」!由於不想在臉部留下疤痕,經友人介紹到醫院接受經皮超音波導引消融治療,6個月後腫瘤體積成功縮小8成,劉先生對手術結果滿意。醫師同時囑咐他要戒菸,以免再復發。
腮腺受到病毒感染 會出現發炎腫大
腮腺位在耳朵下方,又稱耳下腺,是人體中最大的唾液腺,用來分泌大量的唾液到口腔。腮腺受到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炎腫大,就是台語俗稱的豬頭皮。既然會被病毒感染,腮腺同樣也會長腫瘤,腮腺腫瘤外觀會凸起,但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
通常當腮腺腫瘤出現變化時,變大的腫瘤會壓迫周邊的顏面神經導致疼痛。腮腺生理構造被顏面神經分為深葉、淺葉兩部分。顏面神經有五個分支,從上到下分別掌管額頭、眼部、臉頰、嘴角及下巴的肌肉運動,由於被包覆在腮腺中,一旦腮腺出現腫塊或腫瘤,便容易與顏面神經緊密貼合,增加手術風險及難度。
腮腺腫瘤可能癌變惡性有3特徵
腮腺腫瘤大約80%是良性,惡性佔20%。雖然大多數腮腺腫瘤是良性,但良性瘤可能影響顏面美觀。另外有部分屬於混合瘤,有7%的機率會癌變成惡性混合瘤,其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黏液類上皮癌、腺樣囊狀癌及腺細胞癌等,腮腺腫瘤可能癌變惡性會有3大表現特徵:
(1) 耳朵附近的腫塊快速生長。
(2) 按壓腫塊無法移動,皮膚表皮有潰爛。
(3) 顏面神經麻痺、疼痛。
腫瘤越大會增加手術困難度
過大的腫瘤也增加手術困難度,顏面神經受傷的風險也會提高,產生嘴角無力流口水、眼睛無法閉合後遺症。腮腺手術具有難度,原因在於顏面神經從腦幹經過腮腺再分支到臉部肌肉,所以手術時需先分離出顏面神經,可能在剝離腫瘤時傷及神經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使單側嘴巴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比例約有5-30%的風險。
經皮超音波導引消融治療
腮腺腫瘤最常見的是好發於40歲以下女性的多形性腺瘤或稱混合瘤(pleomorphic adenoma),此類腫瘤雖占腮腺良性腫瘤的80%,但研究指出若遲遲不處理,會在約15年後有較大機率病變成惡性腫瘤。第二常見的則是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及長年抽菸者、BMI指數偏高或代謝症候群患者的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這類腫瘤發生惡性病變的機率非常低,通常不必擔心遠端轉移或深層侵犯的問題,所以可以採用新式的腫瘤消融技術治療。
經皮超音波導引消融治療是藉超音波導引將消融針伸入腫瘤,利用交流電原理在針尖形成電迴路後產生離子擾動,再將其動能轉化成熱能,以70度溫度破壞腫瘤,讓它被身體慢慢吸收,手術時間約30-50分鐘,而且術後沒有傷口。之前此技術多運用在甲狀腺結節,目前也逐漸應用在其他部位良性特定軟組織腫瘤上。
消融治療與傳統手術有何不同?
傳統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對年紀較長、心臟功能不佳等族群來說並不適合,且若再度復發,二次手術恐需面臨沾黏困境,增加手術傷害到神經的風險,進而出現後遺症。
另外傳統手術需要住院3-7天,不僅傷口大、恢復期也較長。消融治療則需局部麻醉且大約半小時到1小時即可完成,且可一次同時處理兩側或單側多發性的華生氏腮腺腫瘤。即使將來復發,都還是可以接受消融治療,不會有傳統手術後組織沾黏的問題。
微創手術可隱藏疤痕同時縮減疤痕長度
除多形性腺瘤和華生氏腫瘤之外,腮腺腫瘤還有可能是淋巴癌、發炎性偽腫瘤及唾液腺結石,醫師必須依照腫塊形態,決定治療方式。切除腫瘤的傳統做法是從耳前經耳下到下顎處,劃出約10到15公分的S 型傷口,將之切除。
而微創手術是從患者耳後切開,將皮膚撐起後,深入切口將腫瘤切割、夾取出來再縫合傷口,可以將傷口縮小到只有4到8公分長,對在乎外表的患者而言,傷口可以藏在頸部髮際線後面是很大的優點,但頸部有大動脈及血管分布的緣故,因此微創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病人還是必須與醫師仔細討論,經由醫師專業判斷來決定手術方式。
最常見的多形性腺瘤占腮腺良性腫瘤的80%,若不處理會在約15年後有較大機率病變成惡性腫瘤。第二常見的華生氏腫瘤約佔所有腮腺腫瘤的2%至10%,與吸菸、BMI指數偏高或代謝症候群患者有密切相關性。華生氏瘤有10%可能是兩側或單邊的多發性腫瘤。因此即使治療完也必須戒菸,以避免容易復發。
表一:腮腺腫瘤治療方式比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