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臺北成長日記》 臺北8年蛻變完整紀錄

臺北市8年來的成長轉變,包含防疫政策領先全台、改建傳統市場建立新庶民文化、推動老臺北和新臺北共榮共生。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臺北這8年有什麼改變?」紀錄片《我的臺北成長日記》透過長期拍攝與多元觀點,深入剖析防疫、市場改建及社區機能、東西區門戶計畫等3大面向,帶領觀眾深入了解臺北市8年來的成長蛻變。

防疫政策與措施領先全臺 臺北邁入疫後新常態

2020年臺灣疫情爆發,北市府為解決防疫隔離入住的問題,與旅館業者合作首創防疫旅館,從零開始建立所有的入住程序,以及旅客的餐食與防疫管理,這不僅成功解決隔離住宿的問題,也為旅館業者在疫情的風暴中,找到新的經營模式。首創防疫計程車,便利居家檢疫者的交通運輸,在北市成功的防疫堡壘下,臺北跨年煙火、臺北開齋節等大型活動都能如期舉行,帶領我們的社會進入疫後新常態。

改建傳統市場建立新庶民文化 發展社區特色營造向心力

臺北環南市場推動改建20多年,北市府不斷地與攤商溝通尋求共識,2016年順利啟動開工,而現在的中繼市場規劃明亮、寬敞、乾淨,給市民一個舒適的購物空間。此外,北市從2017年起全國首創辦理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徵選符合入住社宅資格的市民,依據專長提供具公共服務性的社區回饋計畫,讓社區不只是住的地方,而是情感交流的所在。

社區不只是住的地方,而是情感交流的所在。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東、西區門戶計畫大串聯 老臺北和新臺北共榮共生

西區的北門周圍曾是臺北城的繁華地帶,為解決忠孝橋引道對古蹟的壓迫與景觀的破壞,北市府展現高效率的政策執行力,只用短短6天就將引道拆除完畢,讓北門重見天日,成為來往民眾得以遊憩的空間場域。

而在臺北東區的南港,因工廠林立時常冒黑煙與白煙,過去曾被稱為黑鄉。2015年啟動東區門戶計畫,3鐵共構的南港轉運站、以音樂表演與人才培育為理念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而甫開幕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更是放眼國際,這些都成為東區重獲新生的動力。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圖/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我的臺北成長日記》將於9月3日起,週六上午11點30分於臺灣電視台播出,究竟臺北有哪些讓人有感的改變,一起來一睹為快。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