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苑綺2014年罹患大腸癌 家人該做篩檢嗎?醫建議:遺傳罹癌風險倍增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大腸癌與飲食、生活習慣和年齡有密切關係,但也具有家族遺傳的危險因子,因此,建議有家族病史的族群,要提早10年接受大腸癌篩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表示,根據研究,若是一等親曾罹患大腸癌,日後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是一般人的3~4倍,若是二等親曾罹患大腸癌,日後罹患大腸癌的比例則是一般人的2~3倍,再再顯示罹癌的風險與家族遺傳具有相當的關聯性。
勿輕忽家族遺傳
雙和醫院消化內科、內視鏡中心主任陳明堯指出,罹患大腸癌的年紀大多數在50歲以上,一般建議50歲以上即要進行篩檢,目前政府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但如果一等親的親屬(父母、子女)曾罹患大腸直腸癌、大腸息肉,或2位以上的二等親親屬曾罹患大腸直腸癌,建議從40歲起,每5年即應進行1次檢查。
另外,若家族中罹患大腸癌的年齡較輕,受檢時間要再往前挪移,建議從家屬的罹癌年齡再往前提早10年即受檢。換言之,若媽媽40歲罹患大腸癌,子女應自30歲起即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陳冠仰進一步解釋,從息肉轉變為大腸癌,一般約需10年的時間,若從家屬罹癌的年紀往前推10年,應該可以捉到出現息肉的時間,及早切除,可預防癌病變的演進。
息肉及早切除,預防癌變
在家族遺傳方面,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iposis,FAP)與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ev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cancer, HNPCC)是兩種明顯的遺傳性大腸直腸癌,所幸亞洲人這類疾病的比例極少。
家族大腸息肉症為遺傳性疾病,病人大腸直腸中會出現數百至上千個腺瘤性息肉,息肉約在15歲後開始出現,35歲完全表現出來,有9成的息肉在45歲前會轉變成癌。患者的子女約有一半的機會有此遺傳,而具有此遺傳者幾乎都會發病。
陳明堯表示,家族大腸息肉症約占大腸直腸癌的1%,由於病人幾乎都會出現癌病變,建議此類的家族成員在青春期後需接受篩檢,若經確定,需在癌病變前將大腸直腸全部切除。
一、二等親有腸癌,罹癌機率高
至於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大腸內也常伴有數個或多個息肉,個數不如家族大腸息肉症者多,大多是較大、絨毛性腺瘤,大腸癌病灶較常侵犯右側大腸,可能發生大腸之外的腫瘤病變,較常同時出現多種癌症,平均發病年齡在45歲,較一般大腸直腸癌患者年輕。這類患者的特徵為:超過一名家庭成員罹癌、病人同時患上超過一個或超過一種的癌症、年輕發病等。可檢驗是否帶有相關基因。
目前已知一、二等親(父母、兄弟姊妹、兒女)中有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即屬大腸癌的高危險群,自身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更高,而家人罹癌的年紀越年輕、罹癌家人的人數越多,自身罹癌的機率更高,必須提高警覺。
大腸直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年過50歲的人都需要進行篩檢,如果有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以後就應接受相關檢查。
延伸閱讀:
。余苑綺抗癌8年不敵病魔離世;不想成為腸癌候選人,該避免哪些NG飲食?
。看一眼就知道!大便有血是痔瘡or腸癌? 專科醫授「血色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