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粗比全身胖更危險!腰圍超過「1數字」代謝症候群風險上升70%

根據統計,腰圍尺寸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高達70%,這是因為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內臟,當內臟被脂肪團團包圍時,肚子就會慢慢凸起,並顯現在腰圍的數據上。因此,不管你是四肢纖細,還是心寬體胖的身材,只要腰圍超出標準,就是三高的高危險群。

生了2個孩子的可欣,從學生時期就一直維持纖瘦體態,就算到了現在熟女階段,外表上仍然看不出一絲贅肉,同學會時總是成為大家討論如何維持身材的教材。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可欣也是有口難言,隱藏在衣服之下的肚子這幾年始終消不下去。前一陣子公司健康檢查,檢測出體脂肪以及三酸甘油酯數值偏高,還被醫師警告可能罹患了「代謝症候群」,並交代要試著開始縮減腰圍,以免未來加入三高患者的行列。

四肢瘦腰部胖的身材 更易罹患三高

其實像可欣這種身形的人並不少見,她們姣好的身材總是令人稱羨,不過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卻提醒,這種四肢瘦、腰部胖的「泡芙型」身材,其實比全身圓嘟嘟的「麵龜身型」,更容易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大家愛吃的鹽酥雞、麻辣鍋、甜度等同14顆方糖的飲料……等,都是被廣為歡迎的「美食」代名詞,而這些食物的共同特性就是高油脂和高熱量,有時嘴饞只吃了幾口,卻可能已經吃進幾百大卡而毫不自知。所謂的「供需平衡」,也就是每天吃進多少東西之後,應該盡量消化、消耗多餘的熱量,以免累積於體內。

不過,現代人多數是couch potato(沙發馬鈴薯),上班坐辦公室長時間使用電腦處理公事,回家還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上網。假日則在電影院觀賞最新的院線片或是跟三五好友下午茶聊八卦,靜態活動的時間遠多於動態的活動,殊不知久坐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便祕,若是宿便沒有定時清除,即會滯留於腸道之內,並且累積脂肪與毒素。另外,缺乏運動也會使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當腹部被脂肪填充、包圍之後,最明顯的外在表現就是小腹凸出、腰圍變粗。

脂肪堆積內臟旁 腰圍變粗

臨床觀察發現,脂肪堆積在皮下組織而形成蝴蝶袖、肉肉腿、大臀部的人,因為外表看起來圓滾滾的,所以,他們比較會因為健康或是美觀的因素而積極減肥;反觀脂肪只累積在腹部的泡芙型身材,由於外觀看起來並不胖,甚至偏瘦,所以,反而容易忽略檢測體脂肪、腰圍等指標,錯過早期發現三高疾病的機會,成為隱藏的危險因子。

近年來,國健署不斷提醒民眾時時測量腰圍,究竟腰圍跟三高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腹部除了是人體臟器最多的部位之外,同時也是多餘脂肪主要儲存的地方,當脂肪累積愈多,啤酒肚就顯得愈大,因此,從腰圍大小就可以輕易辨別腹部脂肪堆積的狀況。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脂肪堆積在內臟週邊(如肝臟週邊),是容易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同時,若脂肪細胞活力過於旺盛,還會形成游離脂肪酸,進而產生胰島素阻抗,引發糖尿病;或是分泌發炎因子,造成血管硬化、組織發炎等高血壓、代謝相關的各種慢性疾病。千禧之愛基金會的統計數據指出,這種種疾病與腰圍大小的相關性高達7成,顯見腰圍對於三高防治的重要性。

腰圍愈粗,代謝疾病罹患率愈高

何一成指出,年過30歲之後,由於運動量不夠、高熱量美食的過量攝取,再加上人體天然的新陳代謝作用出現減緩的趨勢,在這些種種原因相乘下,脂肪分解消化更加不易,並加速腹部脂肪的堆疊。

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中也明確表示,「腰圍」是代謝症候群判斷的重要指標,同時也強調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強烈的關聯性。而相關研究也發現,當減重或是縮肚的計畫與成效能維持2年以上,都可以達到改善血壓與血脂的目的,同時也能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另外,瑞典的研究也指出,只要體重能減輕510%,不但能讓腰圍縮小,還能降低血壓與三酸甘油酯,並且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

男性腰圍≧90公分(35.5吋)為腹部肥胖
 女性腰圍≧80公分(31.5吋)為腹部肥胖

延伸閱讀:
常量腰圍可預防十大死因!共通點「三高、二害」曝 40歲以上要小心
肚子大怎麼消? 一張圖搞懂「4大肚型」:恐是裝滿宿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