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知道飲食對於降血脂的重要性,然而檢視目前民眾的飲食習慣,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

迷思1:以為自己在家煮較健康,其實不一定

外食烹調較油膩是眾所皆知的,所以大家都認為在家吃比較健康,但是經過調查比較發現,外食族高膽固醇比例為58.3%,自煮族高膽固醇比例為48.9%,兩者其實相近。

分析認為,外食族菜色食物種類有限,家庭料理通常較豐盛,其中不乏大魚大肉,為了讓餐點更美味,許多家庭會用沙茶醬、肉燥調味,加上對食材膽固醇的含量了解不夠,所以自煮族的膽固醇數值其實高於一般人的想像。雖然如此,仍然鼓勵大家盡量在家自煮,只是食材的選擇和烹調方式要特別注意。

迷思2:以為多吃素降膽固醇,其實吃錯反效果

「有人說吃素可以降低膽固醇,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吃對的素,少了高油脂的肉類,的確可以降膽固醇;但如果吃錯素,吃了許多加工的素食產品,或是用大量的油脂烹調出來的素食,膽固醇不但不會降低,反而還會升高。

因為有部分的膽固醇是從飲食中吸收,所以,改變飲食習慣從減少肉類攝取,或是改吃素食,的確可以減少部分膽固醇的吸收,長期下來,若少了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理論上來說,膽固醇應該是會降低的。

但是許多素食餐廳或是自己烹調素食的人,為了增加素食的口感及味道,採用大量油脂、蛋黃或是加工素食品,這些食物都會提高體內的膽固醇。所以,要利用吃素來降低膽固醇,最好是用少油且清淡的方式烹調,也少吃加工的素食品,蛋黃的攝取也要控制。

迷思3:自以為吃得清淡,其實吃進高膽固醇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曾針對全台40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的國人飲食調查,75的民眾自認吃得很清淡,但進一步詢問其最常吃的食物,早午餐分別為三明治加蛋、雞腿/排骨便當與海鮮料理。

進一步分析這幾種食物,不論食材或烹調方式,都易引起「飲食三高」問題――高膽固醇、高鹽、高油。以早餐的三明治來說,除了荷包蛋、火腿、肉鬆、漢堡肉外,還會塗上含有反式脂肪的乳瑪琳(又稱瑪琪琳);中午常吃的雞腿/排骨便當通常為油炸,且會加入較多的調味料及味精;而海鮮料理含有蝦、蟹等高膽固醇食物。

以膽固醇一日建議攝取量200毫克以下的標準來看,依照上述三餐的吃法,就高達400500毫克,多了建議量的1倍以上。

延伸閱讀:
7大降膽固醇好食物,避免代謝症候群上身,第一名是燕麥,苦瓜、芝麻都上榜
好膽固醇多一點防猝死和中風,美國心臟學會公開飲食4原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