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烏俄戰爭滿百天 從《安妮日記》反思戰爭殘酷

烏俄戰爭滿百天,從《安妮日記》反思戰爭殘酷。合成圖/公有領域


六月份是個非常適合緬懷歷史的月份,尤其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Normandy landings)78週年,烏俄戰爭也於6月初過了一百天,而6月12日更是一位二戰時期重要歷史人物-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的生日。

安妮護照上的照片。圖/公有領域

雖然猶太裔的安妮只活到了15歲,且死在納粹集中營,不過她留下的日記卻超越了生命的長度,出版為《安妮日記》一書後感動無數人心,該書更被譽為二十世紀必讀的十本書之一。而烏俄戰爭爆發後,烏克蘭也有民眾透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生活日常與戰爭的殘酷,被稱為烏克蘭版的安妮日記,本集Podcast中主播林益如也感嘆,安妮筆下紀錄的戰爭世界,至今依然存在。

少女一家幽居「密室」躲納粹 日記「密友」作伴

安妮法蘭克1929年出生於德國,為了躲避希特勒的迫害,幼年時她隨家人遷居到了荷蘭,不過好景不常,1940年納粹攻陷荷蘭後,安妮的父親奧圖‧法蘭克無奈帶著家人,在好心人士的幫助下,與范丹恩(van Daan )一家躲進辦公大樓內的一處密室,並展開長達2年多的避難生活,而這時安妮僅是個13歲不到的小女孩。

法蘭克一家藏身的大樓「後宅」內部結構模型。圖/翻攝自維基用戶Alexisrael

幽居歲月開始後,安妮也把自己的日記本取名為凱蒂(Kitty),就像是對好友傾訴心裡話一般,把日記本當成最直得信任的朋友,記錄了躲避納粹的生活。

日記本開頭寫道:我希望我能夠以一種,我目前無法對任何人做的方式向你傾訴一切,我希望你對我會有很大的幫助。安妮法蘭克1942年6月12日。圖/公有領域

殘酷戰爭下 安妮仍心懷夢想、良善

隨著安妮逐漸長大,她不只展現出對於自己的成長、反省,以及對她人的理解,對於國際關係,安妮的理解也變得十分成熟,日記中她寫道,「每個人都以為盡快拯救荷蘭是英國的責任,但英國對荷蘭有什麼義務呢?荷蘭人又做了什麼應該得到英國的慷慨救助呢?即便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已經發現,把頭埋進沙里是行不通的,但哪一個國家會平白無故的犧牲自己的人民。」

雖然法蘭克一家撐到盟軍登陸歐洲,但命運弄人,在戰爭結束之前,一行人的藏身處就被蓋世太保發現,安妮也不幸地在德國投降前幾個月於集中營病逝。

安妮一家中只有父親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從集中營中倖存。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不過安妮曾說,「這個時代很難,心中浮現的理想、夢想和珍貴的希望,只會被殘酷的現實壓得粉碎,不過我仍然堅持著,儘管發生了這一切,我仍然相信人性本善」,林益如也認為,安妮被巨大的苦難碾壓過後,對於世界卻沒有仇恨,仍然願意相信人的善良,這樣的樂觀精神讓人十分感動。

責任編輯/吳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