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狂燒不敢回診!醫憂思覺失調症患病情惡化

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起伏。

新冠肺炎不敢回診讓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加劇

苗栗為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育宗表示,這兩年多來因為新冠肺炎的侵襲,影響了許多疾病的治療,臨床觀察發現,有些思覺失調症病友因疫情嚴重或醫院嚴格管制措施無法回診,選擇自行減藥或無法持續用藥,導致原本控制不錯的病友病情復發,甚至惡化到需要住院。

根據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若1年中累計有110天沒有用藥,會比天天按規定服用藥物的人,多出2倍的復發機率;若1年累計達30天沒有規律服藥,更有高達4倍的病情惡化或者需要住院的風險。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 導致思考與知覺功能出現障礙

探究思覺失調症發生的原因,劉育宗醫師解釋,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疾病,腦中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的不平衡或是神經迴路功能的失調,造成病人產生思考和知覺功能障礙等狀況,導致分不清現實和虛擬的狀況,進而有思緒混亂、脫序等行為發生。

患者可能會出現被害妄想,老覺得有人要傷害他,進而有緊張、焦慮及多疑的情形;或出現幻聽症狀,聽到不存在的聲音,而有自言自語、和空氣對罵等情形;又或者是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像是鬼影、光圈等幻覺現象。此外,還有不喜歡與人互動、外觀邋遢、不會照顧自己等退縮的行為。

長效針劑可省去往返醫院領藥次數治療不受疫情中斷

思覺失調症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規律按時用藥,才能將病情控制穩定,也才能減少家屬的照護壓力,獲得雙贏的局面。劉育宗醫師說明,目前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有口服和針劑這兩種類型,口服藥物除了常見的錠劑之外,還有可融入飲料或食物中的滴濟型藥物,但因為得天天按時服用,需患者的病識感好、遵從性高,才能穩定服藥以控制病情。另外,擔心服藥時會擔心旁人異樣的眼光,也會常常導致患者吃藥的規律性受阻。

至於針劑方面,有長效型的針劑,其中有分2周、1個月或3個月打一劑的類型,國外甚至還有只需半年打1次的劑型,皆可彌補因疫情不敢到醫院回診拿藥、服藥遵從性不高而導致用藥中斷等問題。

傳統長效型針劑藥物恐引發錐體外症候群

劉育宗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長效針劑藥物雖然可以治療思覺失調症,尤其對於「正性症狀」,包括患者思考上的異常、被害妄想、傻笑、語無倫次,以及知覺上的幻覺等症狀,改善明顯,但也常見多巴胺受體被過多阻斷,所衍生的「錐體外症候群」(簡稱EPS)副作用。

所謂的「錐體外症候群」,是指會有肌肉僵硬、抖動、表情呆滯等動作障礙,或是末梢運動無法停止運作,而使患者坐不住、煩躁不安,或是不停地搖擺或來回踱步;還可能因肌肉持續孿縮,出現眼球上吊、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等動作。

新型長效針劑藥物副作用減少、患者服藥遵從性高

劉育宗醫師強調,目前新型長效針劑,因血清素——多巴胺拮抗作用機轉與傳統長效針劑不同,除了一樣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正性症狀有改善外,最大的區別在於大大降低了「錐體外症候群」副作用,而且讓治療持續不中斷。

同時,新型長效針劑對於「負性症狀」,包括缺乏情感、無愉悅感、缺少活力沒幹勁、缺乏動機、對身邊人事物缺乏興趣、人際退縮,甚至忽視個人衛生習慣,如不洗澡、不理頭髮及不換洗衣物等會影響生活品質的症狀,也有良好改善效果。

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TSBPN)發表的專家共識中,對於首次發作的思覺失調症病人,可考慮使用長效針劑治療,且應將長效針劑列為所有思覺失調症病人的治療選項之一。

現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不僅僅只是精神病症狀的控制,目標是要讓患者可以回歸社會,恢復原有的生活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好好的和家人、朋友過生活。前述長效型針劑藥物是有健保給付的,病友可以放心使用,並不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政府鼓勵用藥不規律患者使用長效針劑控制病情

過去曾有思覺失調症患者因沒有按時服藥,導致病情發作而犯下令人遺憾的社會案件,政府為了不讓類似事件再度重演,健保署擴大長效針劑給付的預算,且對臨床提供獎勵措施,鼓勵醫師讓適合的患者使用長效針劑藥物,希望藉此提高病友用藥遵從性,讓他們可以將病情控制穩定不惡化、改善生活品質,早日回歸社會常軌。

劉育宗醫師分享門診經驗提到,許多患者在接受新型長效針劑治療後,病情得以穩定控制,不只改善生活品質,對於照顧者而言,無須緊盯用藥的壓力也減輕不少。思覺失調症雖無法完全根治,但若能治療得當,是可以像健康者一樣自在生活,因此,若在急性期穩定之後,務必規律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以避免復發及降低再住院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身體不適就醫檢查沒病?自測「廣泛性焦慮症機率」 中3項就要小心了
胸悶、心悸...憂疫苗副作用小心變憂鬱症! 醫揭「典型徵兆」:3類人最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