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休息時,手部出現顫抖的現象?有或是走路步伐變成小碎步,經常感覺懶洋洋的,什麼事也不想做?或是總會刻意的避免和聊不來的朋友或是家人相處……等狀況,如果你符合以上的描述,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62歲的Andy10年前確診時,走在上班的路上,他發現旁邊的路人都走得比他快,就連踩著高跟鞋的小姐們也輕易超越他的步伐;每天用完午餐之後,眼皮累到張不開,擔任電腦軟體維修的他,甚至連螺絲起子都轉不動。就醫後,很快的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另一位61歲的國小老師,從小只要緊張就會抖,但因為沒有影響生活,所以並沒有去就醫,直到41歲那年,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連跟別人談事情時,右手都會抖到無法停止,演奏他最愛的胡琴時,手抖到無發拉弓彈奏,在一連串的檢查之後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第二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腦內的黑質部位出現退化狀況,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生成不足,因而造成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了身體的活動。例如背部僵硬、手或腳顫抖、面無表情、不太不穩……等等。

當逐漸凋零的黑質細胞超過5080﹪的時候,大腦中參與運動控制的區域無法合力運作時,運動就會變得混亂且沒有辦法自我控制。根據統計,在台灣,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由於人口老化的關係,帕金森氏症人數也越來越多,截至2021年為止,就有超過7萬國人罹患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症狀多樣化

葉篤學進一步說明,帕金森氏症最典型的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感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講話聲音變小或沙啞,以及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10大常見症狀。

除此之外,也有些患者會有嗅覺喪失的問題,甚至有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夢靨疲倦、情緒憂鬱、腹脹、姿勢性低血壓、夜間抽動症,以及便秘等非動作方面的症狀。尤其是嗅覺喪失這個症狀的比例非常高,從7595﹪不等,這兩年新冠肺炎流行,有些人還以為確診了新冠肺炎。

藥效波動產生用藥困擾

有「帕金森氏症之父」稱號的陸清松教授指出,目前並沒有可以根治帕金森氏症的方法,不過,透過藥物以及手術等的治療,可以明顯減緩這些症狀,讓患者可以獨立生活。藥物部分占最多的包括左多巴、多巴胺促效劑以及單胺氧化脢-B抑制劑…...等等。

但從陸清松針對患者和家屬的問卷調查發現,隨著用藥時間的越來越久,帕金森氏症患者常因為血液中的左多巴藥效的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因而併發了包括走路突然停住的步態凍結狀況,或是藥效波動起伏,例如突然無藥效全身感覺無力、寸步難行等狀況,以及藥效堆動力量過大,導致身體不由自主亂動的異動症等,都令患者感覺困擾。

及早發現 精準治療

陸清松說明,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的起起伏伏,是造成病況惡化的最大原因,因此,維持藥物能在血液中穩定釋放,便成了控制疾病的重要關鍵,才能減少因為藥物波動帶來的不適和所引發的症狀,現在健保有給付緩釋型藥物,透過醫師精準給藥與治療,就能解決這個難題。

即便目前帕金森氏症無法完全根治,但若能及早發現,及早透過各人化的精準治療,使用藥物穩定控制,加上手術、復健運動,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等的配合,患者也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維持獨立的生活能力,安心度過餘年。

延伸閱讀:
碎步、顫抖、面具臉,留意帕金森氏症徵兆
行為「3大改變」恐是罹患失智症! 神經內科醫授日常健腦守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