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癌出現血尿、腰側疼痛、體重減輕、發燒 通常已經擴散了
50歲的方先生外觀明顯肥胖,身高只有165公分,體重卻高達85公斤,BMI數值31.2達中度肥胖。在健檢之前,他一直有高血壓問題,但平常身體感覺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沒有定期服用高血壓藥、飲食上也沒忌口。
當天檢查結束,醫師與方先生一起說明並討論健康檢查的結果,血壓為156/103 mmHg(血壓正常值為120/80mmHg)、血液檢查中的三酸甘油脂、醣化血色素數值也都超標,更令人意外的是腹部磁振造影檢查,在左側腎臟發現一處大小約1.5公分的腫瘤,後續接受泌尿科進一步確認為惡性腫瘤。慶幸的是發現的早,僅需做局部腎臟切除手術來切除腫瘤,大部分的腎臟仍可保留。
腎臟癌發生原因多半不明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醫師沈彥君說明,腎臟癌發生原因不明,好發在50~70歲之間,危險因子有抽菸、肥胖、藥物濫用、工作環境(經常接觸化學藥劑、石棉、鎘)和遺傳都有可能導致腎臟癌。
腎臟在人體內扮演淨水廠的角色,每分鐘有將近1,200CC的血液流經腎臟再流向各個器官,也因為如此,當腎臟若發生病變並發展成癌症就可能容易發生轉移。除了易發生轉移之外,而腎臟癌患者也需當心術後可能發生腎功能下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須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也就是洗腎。
大多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癌細胞
沈彥君提醒,腎臟癌初期發展緩慢,早期幾乎無症狀,當腫瘤擴散到鄰近的器官組織或大部份腎臟被侵犯時,才可能出現明顯症狀,如血尿、腰側疼痛、體重減輕、發燒等。
若在腎臟癌初期時就及早發現,大多數都是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目前針對腎臟的常見檢查包括有尿液及血液檢查、腹部超音波,但早期的腎臟癌往往需仰賴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的影像檢查才能提高診斷力,也可確認癌症侵犯位置及擴散程度或判別是否發生轉移,提供給臨床醫師在後續治療上更清楚的治療方針。
每10人有1人罹患腎臟疾病
今年的世界腎臟日定於3月10日,世界腎臟組織指出大多數人對於腎臟認知普遍不足,導致對腎臟疾病敏感度較低。目前全球每10名成年人就有一名已罹患腎臟疾病,且每年因臟臟疾病致死人數不斷上升,預估到2040將會成為排5名的要命殺手。
沈彥君呼籲民眾,應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多喝水、不抽菸、避免服用不當藥物、定期追蹤腎功能、尿液及腎臟影像檢查等,做好腎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