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行銷大行其道 消費者甘心掏荷包
1950年代,行銷專家在電影院的銀幕上閃現喝可樂、吃爆米花的字卡,希望觀眾真的湧向櫃檯搶購。其實人沒有那麼容易受擺布,不過我們的購買行為,很多都出自潛意識,這也使神經行銷學大行其道。
磁振造影和腦電圖 可測出消費者行為
神經行銷學把各種科技用在行銷研究上,磁振造影和腦電圖測量腦部的活動,目光追蹤可以了解注意力放在哪裡,心律和皮膚傳導則可以知道消費者對什麼訊息有反應。
在法國巴黎的實驗賣場裡,受試者戴上六十幾萬台幣的特製眼鏡,研究人員可以追蹤他們目光停留的軌跡,可以細到以毫秒為單位,測試產品的新包裝或陳列方式,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市場研究機構BVA在法國使用新工具,偵測消費者表情的變化,好了解他的心理,這是一種肌電圖,由法國神經學者杜勒研發。他們讓受試者收看商品廣告,然後記錄他們臉部和手指細微的變化。
牽涉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 促進消費者購買慾
愈來愈多公司悄悄地做起神經行銷學的研究,這些研究除了神經科學,還牽涉到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目的就是要消費者買更多的東西。
首先業者讓你逛賣場,逛到筋疲力竭,因為你得穿梭在不同的走道,找到想要的商品,同時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做很多決定,到了結帳櫃檯時已經累了。於是賣場結帳櫃檯之前,總是陳列一大堆可以立刻補充能量的零食,讓你伸手就能拿到。
大腦的另一個特性,是永遠在追求快樂,但是快樂的感覺很短暫,於是品牌成了行銷學上的快樂跑步機,消費者為了下一次愉快的經驗,會購買同樣品牌的商品。手機不斷推出新款,就是要重新滿足消費者對快樂的追求。
例如可口可樂的易開罐開口,像個開朗的笑容,搭配品牌跟快樂的連結,所有牌子的手表廣告指針的位置都一樣,都是十點十分,因為這個圖像就像手表在朝你笑。
麥當勞行銷實驗 測試人工香精對大腦影響
麥當勞五十幾年前就把行銷重點放在兒童身上,透過麥當勞叔叔購餐送玩具等手法,牢牢綁住小朋友,這個消費習慣還能延續到他們長大,並且有了下一代。麥當勞這些年還偷偷拿消費者當白老鼠,實驗人工香精對大腦的影響。為了不讓氣味太明顯影響實驗結果,麥當勞把香精放在拖地用的清潔劑裡,後來證實如果氣味能引起消費者的正面情緒,就能增加銷售量。寶鹼就在一款洗衣精的蓋子下面塗上香精,結果銷量增加了七成。
業者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消費者其實都成了業者塑造出來的採購大隊。
責任編輯/謝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