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分內外! 教育部加註外公外婆為「祖父祖母」

教育部修訂「外公外婆」也可以稱作「阿公阿嬤」。圖/台視新聞

你都怎麼稱呼「媽媽的父母親」呢?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應該要叫「外公外婆」或是「外祖父外祖母」,卻有立委認為,分內外似乎帶有歧視意味,現在辭典經過修訂後,「外公外婆」也可以稱作「祖父祖母」或是「阿公阿嬤」了,不再有內外之分。但民眾看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兩個阿公阿嬤難以區分,稱謂應該要有所差別,也有民眾乾脆教小朋友用身型區分不同的阿公阿嬤。

外公外婆涉歧視?教育部辭典正名阿公阿嬤

不管是爸爸這邊的爸媽,還是媽媽那邊的爸媽,你會怎麼稱呼?民眾表示,「我的媽媽比較胖一點,所以會叫胖胖阿嬤,而老婆媽媽比較瘦一點,則叫瘦瘦阿嬤」。

通常一般人認知媽媽的父母親,叫做「外公、外婆」,爸爸的父母親則稱作「爺爺、奶奶」,但未來這些稱謂可能不用再分「內外」。

有立委翻開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認為,外公外婆這樣的稱謂有「性別歧視」問題,建議能改善,教育部回覆,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調整過後,加註了「也可以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不用再有內外之分。

對於修訂稱謂問題,民眾覺得「很好啊,因為家人其實沒有什麼內外區隔」,不過也有人認為,「全部都叫一樣好像也很奇怪,親戚的關係還是要讓下一輩清楚知道。」

立委王婉瑜建議正名「阿公阿嬤」。圖/台視新聞

外祖父、外祖母偏書面形式 國文師:自行斟酌

國文老師沈約也解釋,口語上可以有很多種稱謂,都叫阿公阿嬤當然很親切,不過外公、外婆、外祖父、外祖母比較偏書面形式的用法,至於何時使用哪種稱謂,民眾還是可以自行斟酌。

台北/徐郁潔、甘而棣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