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乾旱缺水,但這個地方絕對不能沒水
這幾年來,全球的氣候變遷,尤其是今年,台灣中南部水庫特別缺水,許多地區已開始採取輪流限水的措施。地球約有70%是由水所覆蓋,水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物質,不單是陸上或水中生物需要水來維持生命,沒有水,人類也只能活幾天。
振興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景偉表示,水分在嬰孩體內約佔75%,到了老年時約減少為55%,是人體細胞恆定必需物質。如何知道人體內的水分是否充足?可以透過尿液或血液滲透壓(Osmolality)濃度得知。人體透過中樞神經精密的調節,當人感覺口渴時,就會需要水分攝取,而人體則從腎臟、唾液腺及汗腺排出水分。
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約2500c.c.至3000c.c.
一般來說,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約2500c.c.至3000c.c. ,正常一天的排汗量約300cc;若有劇烈活動或炎熱天氣,排汗量更可高達2000cc,可能就需5000cc至6000cc的水分才夠。
楊景偉指出,隨著體重的增加,所需的水量也跟著增加,各種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並不相同,一般來說約有22%的水分是從食物中獲得,有個簡單的公式可來計算人體所需的水分,扣除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人體所需水分可用體重x30c.c.來估計。舉個例子,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喝的水約1800c.c.,視工作運動所排出的汗量,來適量增加水份的攝取。
喝什麼樣的液體最適宜?
楊景偉說明,其實,水是最佳、最健康的液體,有的人為口味而喝飲料,有的人為提神而喝咖啡,有的人為解愁而喝酒,這些都可是算入水分的攝取,但因避免攝取含糖過量或可能引起成癮的液體。
曾有一篇關於小學生上課的研究,發現喝水多的一組,上課視覺的專注度優於喝水少的一組。人在乾渴的情況下,不單是短期記憶力降低,還有各項辨別力和操作能力都會下降;如果是銀髮族,假設有脫水的情況發生,認知功能會下降,有時還會有瞻妄的情形發生。水分缺乏不單是對認知功能有關,亦會造成身體不同器官如腦、心臟、腸胃道、內分泌或是泌尿道疾病的產生,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就泌尿系統。
水分攝取與泌尿系關係密切
楊景偉進一步表示,人體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腎臟是人體調節水分最重要的器官,不但可平衡血液與尿液的體液恆定,亦可將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當身體水分不足時,腎臟首當其衝,工作負荷增加,沒有足夠的水分將毒物排出體外,因此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尿毒、腎功能惡化等情形。就曾遇過阿兵哥在大熱天下跑步,身體來不及補充水分,導致熱中暑、橫紋肌溶解,進而產生急性腎衰竭,好在經過緊急的靜脈輸液治療,才成功挽回腎功能,免除了洗腎的命運。
另外,水分不足也容易產生泌尿道感染。正常人體內的尿液是無菌的,即使是有外來的細菌,也會因為尿路通道內水的流動,將細菌帶離身體避免感染。大腸桿菌是人體內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細菌,它有特殊的鞭毛構造,容易勾住膀胱的黏膜,當人因忙碌或習慣不喝水,細菌就容易攻擊泌尿系統,產生尿急、疼痛、血尿甚至發燒的狀況,一般建議成人每日身體至少有1500cc的尿液排出才是好的。
體內水分不足,泌尿道結石跟著來
喝水不足的話,也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的問題。好比如最近南部乾旱的河流,因為缺乏水流的沖刷,造成許多河床石頭的凸出留滯。同樣地,人體的泌尿系統若水分攝取不足,尿液中的結晶體濃度就會過高產生沈澱,進一步形成腎臟結石,假設結石不幸往下掉落,就會阻塞輸尿管而產生血尿、腎絞痛和腎衰竭的風險。
多喝水,不只可以減少尿路結石的產生、復發,也與減少泌尿道結石有關,水份充足的話,還可增加身體的代謝與毒物的排出,可說是好處多多。
水喝太多可能是疾病警訊
楊景偉指出,不過,臨床上也有喝太多水的人,正常情況下,一天的尿液不會超過體重x40c.c.,如有過多尿液的話,要考慮是否有心因性多渴症或多尿症的情形,與血糖過高和尿崩症相關。
有些人喝水之後,就會產生頻尿和夜尿的症狀,那是不是就表示不合適喝太多水?其實是可以透過正確喝水的方式,減少可能的不良作用。一般來說,喝完水大約半小時後,水才會變成尿液,但如果一次喝太多,身體來不及吸收,就會引起想上廁所的感覺,因此建議少量多次的飲水習慣是有幫助的。
對於有夜尿困擾的人來說,建議白天可多喝水,但睡前2個小時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夜尿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