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覺得好累恐是心臟衰竭! 「3大嚴重警訊」你中了嗎?
33歲的上班族陳小姐,每次只要接近中午就莫名一陣累,就算小睡30分鐘的午覺,也不見好轉,依然「虛累累」。只好下午再喝一杯咖啡,才能勉強撐過一天的工作,同事見狀,總嘲笑她是標準草莓族。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崇烈表示,一般人若感到疲倦,透過短暫的時間休息,或是利用中午午休片刻,通常可以達到「養精蓄銳」的效果,但有些人就是無法透過休息改善疲倦感。
爬樓梯氣喘吁吁 恐是心臟衰竭警訊
他提醒,若平常容易覺得累,再加上爬個一、二層樓梯就會喘吁吁,或是合併下肢有水腫等現象,千萬要注意,是否心臟在發出求救訊號,小心成為「心臟衰竭」的高危險群。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功能受損,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以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所需求,而產生一連串的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及全身或四肢水腫。
心臟無力是真的 高危險族群看這邊
「心臟無力」是真的!洪崇烈指出,雖然心臟衰竭最後的病程是重度失能或換心,但初期的心臟衰竭其實並不是心臟完全散失功能無法運作,可透過治療、日常生活健康管理,達到延緩病情並降低再入院率與死亡率的比例。
心臟衰竭有不同型態,整體而言男女比沒有太大差異。若細分「收縮性心臟衰竭」的病人多來自於冠心病,男性略高於女性,年齡層較低;而「舒張性心臟衰竭」多是女性停經後,容易有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伴隨而來,女性比例較高。
洪崇烈進一步說明,心臟衰竭一般也與年齡有高度相關,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別留意;此外,若曾有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疾病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
從臨床症狀學觀察 自己是否心臟衰竭了
臨床上,心臟衰竭症狀表徵會依據不同病患而有所差異,但「累、喘、腫」是具體且容易觀察的指標,若發現有上述現象應就醫,醫師會詢問病史,並透過抽血、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衰竭嚴重度與分類的檢查,全盤了解與診斷。
洪崇烈指出,心臟衰竭功能上分為四級,分級愈高者心臟功能愈差,病人必須終身服藥,或以體內去顫器、心臟節律器等,也能解決部分病人的問題,防止其心律不整或猝死的發生。
他提醒,積極控制或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可大幅降低心臟走向衰竭的命運。因此,別再因為沒有身體不適,就不用看醫生或持續服藥,反而等到併發症產生才就醫,往往為時已晚。
以沒有合併糖尿病、腎臟病、冠心症、心臟衰竭的單純高血壓為例,若是適時及早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不僅可以減少3至4成的中風率,更可以降低心臟衰竭5成左右,是相當有效的預防方式。
而根據國外統計數據,即使將血壓、肥胖程度、膽固醇等危險因子被校正之後,糖尿病病友仍然比沒有糖尿病者增加2至5倍得到心臟衰竭的風險,不可不慎!
與病共處 透過遠距照護監測心臟狀態
心臟衰竭的病患最大的疑問,是自己到底能不能跟正常人一樣生活、運動或旅遊?洪崇烈的答案是肯定的,心臟衰竭病友是可以好好「與病共處」的!可透過「遠距照護服務」,24小時監測心臟狀態。
馬偕紀念醫院針對曾因心臟衰竭住院的病人,在出院後藉由其選擇加入「遠距照護服務」,量測設備有隨身型心電圖機、二合一血壓、血糖計、體重計、血氧計等,透過24小時傳輸,每日進行健康紀錄,將身體發出的訊號以登錄方式進行管理,透過遠距科技化支援,可將危急情況及早觀察並安排就醫。
針對超過百名以上病人參與「心臟衰竭健康管理計畫」執行觀察發現,平均年齡71.2歲,男性占46.5%,女性占53.5%,有糖尿病史占64.4%、高血壓44.6%、冠心症占68.3%,病人出院後30天內的再入院率平均下降約3到4成,生活品質也大幅獲得改善。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 洪崇烈)
【延伸閱讀】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爬樓梯氣喘吁吁? 小心冠心症報到!醫警示「6大症狀」要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