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鯉魚張嘴」 破洞範圍約「666個台灣」
地球的防護罩臭氧層,能抵擋有害紫外線,它總是像是鯉魚一樣張開大嘴,每年都會出現臭氧層破洞,今年卻創下近年來最大且最深的一次紀錄,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說明,雖然說氟氯碳化物是損害臭氧層的一大元凶,不過今(2020)年8月到10月初形成的大破洞,卻和「極地異常低溫」有關。
臭氧層大破洞 面積約「666個台灣大」
根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機構觀測的數據,今年的破洞面積達2400萬平方公里,等於「666個台灣大」,不過去(2019)年大概同一時間,因為南極平流層溫度上升,臭氧層破洞反而縮小到高峰時期面積的4分之1,呈現明顯對比。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努利斯解釋,高空中氣溫降到攝氏零下78度,在這種溫度下,極地平流層雲會形成,過程極為複雜,但基本上,雲中的冰晶會引發化學反應,摧毀臭氧層。
10月中後破洞恢復 專家籲遵《蒙特婁議定書》
不過大家也不必太擔心,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儘管今年破洞擴大,也不代表人類減少排放的努力白費,科學家預測預計10月中旬,南極大氣溫度上升,破洞就會恢復到正常大小,甚至預估2060年,臭氧受損狀況就會恢復到1980年代的水平。
科學家呼籲各國持續遵守1989年生效的《蒙特婁議定書》,降低排放有害臭氧的物質,一同保護臭氧層。努利斯也認為,《蒙特婁議定書》是逐漸淘汰、消耗臭氧物質最有效,且最成功的環保協議之一,但我們不能因此自滿。
國際中心/張立德 編撰 責任編輯/林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