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反彈政策急轉彎 醫材自付差額不再訂定上限

健保署宣布,醫材自付差不再訂定上限。圖:台視新聞

健保署推「8大類自付差額收費上限」,原預計8月上路,但在醫界強烈反彈下,昨天宣布,醫材自付差額將不再設定上限,未來採柔性勸導方式,處理醫材售價的「極端值」。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6月8日曾提出,將針對8類、共352項健保差額特材訂定收費上限,包含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治療淺股動脈狹窄之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但消息傳出後立刻引發醫界反彈,認為該項新制的制訂無視於醫療專業評估與品質差異,對此,總統蔡英文也表示,應該要透過對話及溝通化解歧見。

為了化解紛爭,衛福部長陳時中在6月13日也親上火線,與醫界溝通,邀請各醫學會專家討論,並凝聚3大共識,包含先處理極端個案,重新檢視過去曾有民眾反應、有爭議的案例,並訂定更細的分類及易懂的公開資訊平台。

健保署:若超過「極端值」 採柔性勸導降價

健保署今日宣布,將廢止原訂於8月1日上路的「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等8類自付差額特材收費上限公告,並以原作業方式辦理。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指出,未來對於收費超過極端值及民眾反映異常調漲的特材,會採動態監控管理及更細緻的分類,一旦有狀況,就會回饋給醫院知道,並請其說明檢討,但不會刊載於公開資訊平台上,達到用理性和平的方式來管理的目標。

台視新聞/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李成蔭